大班科学教案

时间:2024-07-13 20:02:52
大班科学教案15篇

大班科学教案15篇

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班科学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班科学教案1

教学意图:

幼儿都吃过螃蟹,他们把吃剩的蟹壳带来,他们说:熟螃蟹是红色的。因为螃蟹的大钳子要夹人,父母都不让孩子玩活螃蟹,但幼儿却有着强烈的兴趣。为此我设计了这次活动《螃蟹》。为幼儿提供进距离接触螃蟹的条件,创造机会让他们探索。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体验探索活动的快乐。

2、学会一些简单的观察方法,了解螃蟹的外形,爬行方向。

3、勇敢探索,积累生活经验。

4、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使幼儿掌握一些螃蟹生活基本常识。

教学准备:

1、四十只小螃蟹,两只大螃蟹。

2、二十只小塑料箱,四只大塑料箱。

3、夹子、筷子、手套每人一份。

4、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教学过程:

1、你们知道螃蟹吗?(知道)在家里爸爸妈妈让你们玩吗?(不)为什么?

幼儿l:因为螃蟹凶。

幼儿2:它有大钳子。

幼儿3:要夹人。

2、今天我们一起玩螃蟹好吗?(好)不过一定要注意螃蟹的大钳子。

观察螃蟹:

幼儿1:只看不动手。

幼儿2:想用手摸但伸到一半又停了。

幼儿3:用手碰一下马上缩掉。

幼儿4:拿起一旁的筷子夹着玩,夹住了螃蟹就叫,掉了就大笑。

3、幼儿坐在地毯上。

师:玩得快乐吗?(快乐)

师:小动物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它是我们的好朋友。

师:螃蟹长得什么样子?

幼儿自由谈,教师巡听。

幼儿1:背上有壳,是灰黑色的。

幼儿2:有眼睛,烧熟了是红色的。

幼儿3:有三只脚。

幼儿4:不对,有四只脚。

4、螃蟹到底有几只脚?大家去数一数。

5、教师示范,戴上手套捉起螃蟹点数。

提醒:可以把螃蟹捉到小箱子里,仔细看看螃蟹底部是什么样的。

6、盆子、水、抹布,透明盖电锅两只等。

活动中幼儿的勇敢、才智、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提高。另外活动中老师有目的的引导幼儿从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学习一些科学知识,使他们在以后的探索活动中更加聪慧。

不过在活动中觉得“数活螃蟹腿”这个环节较有难度,可以放在螃蟹煮熟后进行。

7、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这个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以蟹螯为切入点,以蟹螯的功能为主线贯穿整个活动。活动中让幼儿与同伴尽情的观察与交流,让他们与材料进行充分的互动,让幼儿真正的成为活动的主人。而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的尊重孩子,抓住他们的兴趣点,适时的点拨引导,这样才能激起孩子持续的探究欲望,发现有价值的探究点。

教学点评:

整个活动没有什么太难的知识点,但教师把探索精神放在首位,体现的是大班幼儿应有的求知学习欲望,这一点,是值得大家借鉴的。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不一定每次都有众多的难点要突破,只要能激发求知欲望,萌发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这样的活动都是好活动。

小百科:绝大多数种类的螃蟹生活在海里或近海区,也有一些栖于淡水或陆地。它们靠母蟹来生小螃蟹,每次母蟹都会产很多的卵,数量可达数百万粒以上。螃蟹是依靠地磁场来判断方向的。

大班科学教案2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关心、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2、使幼儿知道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3、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在某一方面能称得上“之最”的动物。

活动准备

1、课件-动画片:大象有个长鼻子

2、ppt课件:动物之最

活动过程

一、导入

观看动画片,引起兴趣

1、小朋友最喜欢看动画片了,现在呢,老师请小朋友看一个很有趣的动画片,看完以后呢,给老师和小伙伴讲讲动画片里演了什么故事。

2、你在动画片里看到了什么动物?

大象

长颈鹿

鸵鸟

河马

二、展开

1、这些动物有些什么特点呢?

(让幼儿互相说一说)

2、引导幼儿讨论动物身上最明显的特点

它们都有各自的本领和特点,那么,它们身上最明显的特点是什么呢?我们一起来想一想。

3、ppt课件:动物之最

通过课件演示,引导幼儿说出的动物之最,进行归纳。

脖子最长的动物是:长颈鹿;

鼻子最长的动物是:大象;

耳朵最长的动物是:

兔子;跑的最快的动物是:猎豹;

最凶猛的动物是:老虎;

嘴巴最大的动物是:河马;

唱歌最好听的动物是:百灵鸟。

4、请幼儿同桌两人互相说说自己喜欢哪个动物,它有什么本领?还有那些动物之最?

5、请幼儿表演动物之最。如:表演大象:就做出长鼻子的样子,并说:“我是大象,我的鼻子最长。”

三、结束

学唱英语歌:大象有个长鼻子

师幼一起边看动画片,边唱英语歌,根据幼儿的兴趣,反复跟唱。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多变的天气》

幼儿园大班教案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观察气象的兴趣。

2.了解常见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情况。

3.知道气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尝试设计气象预报表。

活动准备

课件、表格

趣味练习

活动过程

一、了解气象与军事的关系。

1.让幼儿先来欣赏一段小故事“草船借箭”

故事里有个非常聪明的人叫诸葛亮,他利用天气在3天时间造了10万支箭,是怎么办到的呢?

2.让幼儿通过故事思考诸葛亮是怎么知道会有雾天呢?

二、了解常见的和恶劣的天气情况,并知道通过哪些途径可以了解天气。

1.除了雾天,你们还知道哪些常见的天气?

2.了解一些恶劣的天气情况。并观看课件。

3.你们是怎么知道天气情况的?

(短信、电视、报纸等)

4. 欣赏一段天气预报,了解天气预报的主要内容。

(天气、温度、穿衣指数等)

……此处隐藏10424个字……>

过程:

1.情境导入:

——有几个娃娃到我们这里来作客,我们一起来看看。

“看看他们穿些什么来这里作客的?看了以后你觉得怎么样?”

“为什么说他们很漂亮?他们的服装是用什么做的?”

2.观察、感知丝绸的特点:

看看、摸摸、说感觉:

——“我这里有几块给娃娃做衣服的丝绸料子,你们看看摸摸,感觉怎么样?平时看见过丝绸制品吗?” 丝绸的来历(观察蚕生长过程的图片)

——知道丝绸是什么织成的吗?穿过丝绸服装吗?

“为什么人们穿丝绸服装?穿在身上的感觉怎么样?”

“除了丝绸服装,还有什么东西是丝绸做的?”

3.阅读图书:幼儿阅读图书,了解丝绸的用途。

小结:丝绸很漂亮,轻柔、薄、透气滑爽,是中国的特产。

做围巾、被面和艺术品,受到世界各国朋友的喜爱。要织丝绸,就要多养蚕,蚕多丝绸才织的多。

大班科学教案13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充分动手操作感知、发现物体摩擦后产生静电现象,初步了解静电的相吸、排斥、放电现象及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静电的利用与防止。

2、使幼儿用观察记录的方式,交流探索摩擦起电现象的过程和结果,并用完整的语句进行表达与描述。

3、培养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鼓励幼儿积极思维,大胆尝试与他人不同的方法,不但增强其自信心。

二、活动准备

操作材料:碎纸、泡沫、丝巾带、海绵、尺、笔、木梳、毛皮、橡胶棒、丝绸、玻璃棒。

三、活动过程

1、“变魔术”活动导入课题,激发幼儿的兴趣。

2、幼儿尝试。

(1)想办法用玻璃棒吸纸屑,探索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能吸起纸屑。丰富词汇:摩擦。

(2)幼儿再次尝试,感受成功的喜悦。

(3)向幼儿介绍玻璃棒吸起碎纸屑的原理,揭示课题。

3、尝试用不同材料操作,感知静电的相吸、排斥现象。

(1)幼儿分组操作,并做操作记录。

(2)幼儿讲述操作过程。

四、教师小结

生活中有很多材料摩擦以后都能产生静电现象。

大班科学教案14

活动目标:

1、 感受立交桥的形态,进一步了解立交桥的功能。

2、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体验交流的乐趣。

3、 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 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儿童经验基础

都见过城市里的一些立交桥。

环境准备

城市里常见立交桥的图片若干。

重点难点:

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见解。

活动过程:

一、交流分享:我知道的立交桥。

小朋友,你见过立交桥吗?你看到的立交桥是什么样子的?它像什么?你们分别是从立交桥的什么地方看的?有什么感觉?这些桥为什么叫“立交桥”呢?

二、欣赏漂亮的立交桥。

师带来了一些立交桥的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说说你最喜欢那座立交桥,为什么?你最喜欢那座立交桥?有几层?有哪些你觉得特别的地方?这么多立交桥,你觉得哪些立交桥是从上面往下看到的?哪些是从下面往上看到的?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教师小结:

立交桥是现代城市道路交通的重要标志,它可以让汽车畅通无阻的通过一个个路口,不必在路口慢慢的等红绿灯,免去交叉路口拥堵的烦恼。现在很多交通要道和高速公路上都建起了多座立交桥,城市立交桥越多城市现代文化程度越高。

三、师幼讨论:立交桥的作用。

你觉得城市里有立交桥好吗?这是发生什么事了?你遇到过吗?为什么会堵车呢?在城市的什么地方需要立交桥?为什么?

附:儿歌《立交桥》

立交桥像彩虹,

高高架起在空中,

沟通东西和南北,

秩序井然顺序行,

嘉定交通展新容,

道路平坦又畅通。

四、作品介绍参观。

活动延伸:

1、区域活动时在学习同伴作品基础上再次创造。

2、引导幼儿在建筑区搭建各式立交桥。

活动反思

课前幼儿对各种立交桥已经有所认识,对立交桥也产生了比较高地兴趣,尤其是双重立交特别感兴趣,通过师幼讨论,我发现幼儿对立交桥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这一活动基本上较好的完成了预定目标。

大班科学教案15

活动目标:

1.尝试用折叠报纸的方法来感知物体的形变会产生弹力。

2.在探索中了解弹力大小与报纸折叠次数的关系。

3.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过程:

一、出示报纸:这是什么?报纸有什么用?你玩过报纸吗?是怎么玩的?

二、感知物体变形会产生弹力

第一次探索:自由探索

1.报纸的玩法可真多,今天我们来尝试一种新玩法:请你动动脑筋让水果玩具在报纸上弹起来。现在每个人拿一张报纸和一个水果玩具去试一试。

2.幼儿探索:尝试让水果玩具在报纸上跳起来。

3.交流活动情况:你是怎么玩的?把你的玩法介绍给大家。

第二次探索:感知报纸折叠后会产生弹力

1.你们的玩法都很棒,可是我知道报纸折叠后会变成大力士,不用你用力,报纸自己就会把水果玩具弹出去,不信你折折试试。

2.幼儿探索,教师引导幼儿多折几次。

3.你成功了吗?你是怎么做的?请几名幼儿分别上前边讲边示范。

4.小结:把报纸多次对折后就会产生弹力。

三、探索弹力大小与报纸折叠次数的关系

1.弹力有大小吗?怎么样可以让报纸的弹力更大?我们再来试一试?

2.幼儿第三次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3.交流操作结果:现在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4.讨论:为什么折的次数多的水果玩具弹的远,折的次数少的弹的近。

四、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发现了报纸原来还是大力士,多次折叠后会产生弹力,而是弹力的大小和报纸折叠的次数有关系。卡纸听说后很不服气,要来和报纸比谁的力气大,你认为谁的弹力大?

活动反思:

活动开始我示范用弹力把水果弹出去后孩子便被今天的活动内容深深的吸引住了,之后的一切回答都是孩子们自己想出的答案,比如说:报纸要对折,是报纸把物体弹出去的等等。首先,当然是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来让报纸变得有弹力,因为之前的环节已经引导过孩子们,所以这环节基本上每个孩子都能成功,并且让报纸产生弹力。成功后引导孩子们比赛,孩子们热情高涨但整个活动次序尽然。比赛最后我特意让报纸折得次数多的孩子与折得次数少的孩子进行比赛,并让孩子说说看为什么?这样“折得次数多,弹力大“的道理孩子们就亲眼看见了。

《大班科学教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