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语文二年级下册教学设计1◆设计理念: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本课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例如,教学开始,让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尾,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词,并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采用合作小组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并思考“谁的帮助最好?”,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全员参与,互动探究,各抒己见,资源共享,培养其协作精神。“根据图文内容,探究图中人物分别是谁?”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感悟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从而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快乐。当然,阅读教学要以读为本,因此,第二个设计理念便是“读贯穿始终”。
◆设计特色:
以读为本,自主参与,合作探究。
◆教学目标:
1、认识"餐、丢、矿、糟糕、粗、概、共、汽、记、保、管、夹"13个生字。会写"问、间、伙、伴、共、汽"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并学会分角色朗读。
3、了解小伙伴们对待玛莎丢失背包这件事的不同态度,懂得要有乐于帮助他人的愿望和行动去关心帮助自己的小伙伴。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第一教时
教学要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初步学习13个生字。
2、深入理解课文,了解小伙伴们的不同态度。
教学环节:
一、结合生活实际谈话,揭示课题。
(一)说一说,你的小伙伴是谁?
(二)板书"小伙伴",请小朋友说说自己的小伙伴有哪些?在小伙伴之间发生过什么事?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谈话,理解"伙伴"之意,并运用阅读期待激发学习兴趣。]
二、提出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划出生字多读几遍。
(二)想一想,课文中的小伙伴是指谁?写了他们之间的什么事?
三、检查自学情况、交流反馈。
(一)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读音。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部分学生读,其余当评委。
2、同桌同学互读。
3、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
4、指名几位学生读课文。
一个个生字,同学们都会读了,把它藏在课文中,你也会读吗?谁来念念课文?
(二)学生交流汇报:
1、再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小朋友?谁是谁的小伙伴?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玛莎、维加、安娜、安东。同时引导学生说说:玛莎是维加的小伙伴。维加是玛莎的小伙伴。玛莎的小伙伴有维加、安娜、安东。……)
2、他们之间发生了什么事?(引导学生简单叙述)
四、复习巩固生字。
(一)出示生字卡片,开火车读。
(二)读书小组长检查组员识记生字。(取出生字袋中的生字,带领组员读,然后把会读的生字放回袋中。遇到不会或不熟练的,请同学相互帮忙。)
五、指导书写"问、间、伙、伴"四个字。
(一)出示四个字,引导学生分析(有什么特点?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并尝试书写。
("问、间"都是半包围结构,偏旁是"门字框";"伙、伴"都是左右结构,偏旁都是"单人旁"。)
(二)重点指导书写"问"、"伙"。
(三)学生书写。[教学时,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弄清主次笔和间架结构,然后请学生尝试书写,再辅以教师指导,力求使学生达到书写规范、整洁。]
第二教时
教学要求:
深入学习课文,进一步理解感悟小伙伴们的不同做法,懂得安东的关心帮助是最具体、最实际的。
教学环节:
一、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检查认读情况。
二、研读课文,初步理解感悟。
(一)自由读课文,思考:春游那天,小伙伴们都在吃午饭了,惟独玛莎站在一旁。同学们见了,是怎么做的呢?
师生抓住对话随机进行朗读指导:读出维加关心、询问,安娜关心、责怪,玛莎难过委屈的语气。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进一步读懂三个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
(维加、安娜只有询问关心、责备,没有实际行动。安东用行动去关心,玛莎很感动。)
(三)小组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比一比,哪组分角色朗读得最好(可以配上动作表演)。
三、开展"图文"配对活动,深入理解感悟。
(一)仔细观察插图,并结合课文内容,说说图上的四个小伙伴分别是谁?说清楚是怎么看出来的。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语言文字思考、分析判断,并学会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表达。如:从左往右数,第三位是玛莎,因为她是两手空空的,又低着头,好象很难过。从右往左数,第二位是玛莎,因为旁边的安东正掰了半片面包给它吃呢。身穿兰色背带裤,头梳两根长辫子的是玛莎。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矿泉水的小男孩是维加,拿着酸奶的小女孩是安娜。头戴帽子,快步走来,把把半片面包递给玛莎的男孩是安东。……
[开放性的问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能有效的挖掘创造潜能。让学生"根据图文对照,说说图上的人物分别是谁"是个开放性的问题,可以使学生依据自己不同的感悟来分析判断。应该说学生的思维已进入开放状态。同时,这环节的安排也增加了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使学生运用多种表达方式进行说明,达到资源共享。]
(二)小组合作学习。
1、小组讨论:小伙伴是怎么关心玛莎的,谁做的最好?为什么?
2、小组同学编排课本剧,尝试表演。
[通过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把文字故事转化为直观形象的表演,这是知识内化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
3、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体会三个小伙伴的不同表现(维加:问,说;安娜:说,说;安东:掰,放,说。),想象安东当时是怎么想的,深入了解安东的帮助,在当时来说是最有用的,最具体的关心。
四、创设情境,设问导思,拓展延伸。
(一)如果当时你就在现场,你会怎么做?这样吧,现在老师就是丢了中餐的玛莎,你们就是我的小伙伴们。你们发现了会 ……此处隐藏24773个字……捉课文空白点,打开学生想象之门,模仿课文表达方法。
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朗读感悟法、启发引导法、评价激励法、媒体辅助法等。
学法:圈点勾画法、以读悟文法、角色体验法、想象感受法等。
教学准备:
学生初步预习课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歌曲导入,随文识“泉”。
1.播放歌曲:《泉水丁冬响》。
师:同学们,歌曲里唱的是谁在“叮咚响”?(引出“泉水”)
2.板书“泉”字,指导书写并组词。
3.补齐课题,交流对泉水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出示泉水图片师:同学们说了这么多关于泉水的话题,我们一起来看看泉水吧。
2.说说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泉水。
3.请同学们自由读一遍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4.出示生字词认读。
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5.理解词语的意思。利用课件帮助学生理解“瓦罐”、“水塔”等词语。
6.小组交流:说说怎么记住这些字。
三、再读课文,感悟语言。
(一)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
1.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要求:读的时候请用自己喜欢的符合画出你觉得用的好的字词,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预设:
“丁冬”这个词用得好,看到这个词好像听到泉水欢快的弹着琴从山上跑下来。(适时指导读第一句,读出泉水的欢快。)
“冲出来”,看到这个词感觉到泉水的力量很大,也感受到了泉水想来到这个阳光明媚的世界急切心情。(适时讨论:把“冲”字换成“流”可以吗?为什么?)
“阳光灿烂”用得好,这个词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美好的景色。
3.教师点拨:泉水在黑暗的地下呆了那么久,一下子看到这么美丽的世界,泉水的心情是什么样的?
(适时指导用快乐的、兴奋而着急的心情读第二句话。)
(二)学习课文第2自然段。
1.请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想一想:泉水姑娘冲出石缝之后先来到了什么地方?遇到了谁?说了什么?
2.交流。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圈划:水池 姐姐 来吧来吧……
品味词语:很多很多、天然水塔等。
3.这一段主要写了泉水什么特点?(板书:多)
4.教师引读。
(1)师:泉水流进山腰的水池,山里的姐姐提着瓦罐来打水。泉水说——
生1:“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师:他读的怎么样?谁来评价评价?(听出来了。泉水真的很好很多。)
(2)师:在山腰的水池边,有位阿姨提着水桶(奶奶端着盆子)来打水,泉水热情地说——
生2:“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谢谢你的热心)
(3)师:谢谢,谢谢,你们真是热心的泉水。山里的叔叔还想打很多很多的水回去酿很多很多的美酒,泉水慷慨地说——
生全班:“来吧,来吧!我的水很多很多,山上有一座天然水塔。”
师:真棒啊!这股泉水能这样乐于奉献,可真慷慨啊!请问泉水,能为山里的姐姐、奶奶、叔叔无偿的提供这么多清甜的泉水,你的心里是一种什么感觉?
5.自由练读。
请同学们读读这一段,读出泉水的自豪、热情。
(三)迁移学法整体学3—5自然段。
1.学生读书思考,圈画批注。
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第3、4、5自然段,学着老师的样子用不同的符号标划相关词句。
2.交流自学情况。
(1)同位之间交流交流彼此标划的情况。
(2)重点交流第3自然段。
同学们从这段中读懂什么?(板书:清 体会比喻句的生动)
(3)指名读(一男一女):女同学,如果你就是火红的杜鹃花,想不想看看自己美丽的样子?照见了自己美丽的身影,会对泉水说什么(夸夸)?
除了火红的杜鹃花,还有谁会把这很清很清的泉水当做大镜子?(蓝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葱翠的小草……) 真是乐于助人的泉水啊!
4.交流第4、5自然段。(从这两个自然段你们又读懂了泉水的那些特点?板书:甜 美 )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学到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自由读课文,看谁读的认真。
2.完成课堂练习填空题。
二、品味语言,积累运用。
1.读句子谈发现。
(1)课文中写泉水到了哪些地方,用了哪些词?你发现了什么?(教师运用课件变色闪烁 词语:流进、流到、流过、穿过)
小结:同是“水的流动”,作者用这些近义词既不重复又非常准确,水池前面用了“流进”,不用“流过”;山谷是用“穿过”,而不用“流进”,我们说话、写文章的时注意这样用词,就会显得格外生动。
(2)学习运用。
课文中有四处写了“泉水说”,想一想:“泉水( )说”请你填上四个合适的词语,注意用词不重复。
2.课件出示:灿烂的世界;火红的杜鹃花;美丽的身影
课文中还有许多精彩的短语,请大声读一读。
课文中还有很多这样的短语,打开书,你们自己也来找一找
三、拓展延伸,感悟主旨。
1.学习6、7自然段。
(1)欢快的泉水弹着琴,唱着歌跑下山去,它究竟要去哪里?请大家读读第6自然段。看看还有什么疑问?
(2)出示第7段“丁冬,丁冬……”
看!“丁冬,丁冬……”后面这六个小点叫什么?(省略号)
师:这六点里面省略了什么?
请大家展开相象的翅膀,泉水还会到什么地方?遇到谁?会说些什么?
2.评价泉水。
你们觉得这是一股( )的泉水?(大方、乐于助人、热情)
读导读语,找词语:在课文前面的导读语中,有一些词表现泉水特点,非常恰当。大家读一读,找一找。(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关爱他人)
3.学习泉水。
泉水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请同学们在小组内大声读读课文第2--5自然段,读完以后互相评一评,让我们像泉水那样,热情的帮助小组内的同学都能把书读好。
五、有效背诵,内化语言。
1.学生练习背熟喜欢的段落。
2.检查背熟。
六、发现规律,指导写字。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2.欢快的泉水弹着琴跑下山去,她还会经过什么地方?会遇见谁,说了些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5.泉水
多 清 甜 美
关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