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
1、体会本课比喻句的含义和妙处,引导孩子明白可以运用联想、比喻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感情是散文的特征。
2、明白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的原因,体会儿童的生机勃勃,感受冰心奶奶对少年儿童的喜爱。
教学重难点
体会儿童和春天的花儿一样是生机勃勃,令人快乐;理解冰心奶奶为什么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直奔中心
1、温故而知新,同学们今天我们再次学习冰心奶奶的文章《只拣儿童多处行》。板书题目,提醒“拣”字的写法及意思。师引导并幻灯出示,文中冰心奶奶这样写到: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
还记得课文中冰心奶奶对朋友们说的话吗?
幻灯出示:春游的时候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2为什么跟着儿童就能找到春天呢?这节课,我们就跟着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谁能告诉大家,冰心奶奶都随着儿童到了那些地方?
幻灯出示:颐和园门——知春亭畔——湖边 ——玉澜堂
【设计意图:开门见山,抓住直接表现文章中心的句和段,并从整体上梳理课文,自然过度到这节课的学习】
二、透过言语形式看写法
师过度:在这些地方(课文的1至4和第7自然段,也就是冰心奶奶走过的地方),冰心奶奶写了儿童很多,发现没有,文章的9个自然段,就有5个自然段是写儿童多的,(明白冰心奶奶表现了儿童的多),在这么多的描写中,你仅仅读出来儿童的数量多吗?还读懂了什么?从哪里读书来的?从书中圈画,并同桌交流想法。
1学生读书并圈画表现儿童活泼的句子。
2老师抓住两处提炼出比喻句的妙处和融入联想的写法。
(1)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看见成百盈千的孩子,闹嚷嚷地从颐和园门内挤了出来,就像从一只大魔术匣子里,飞涌出一群接着一群的小天使。
老师指导朗读,第一层次“闹嚷嚷”写出来孩子的声音、“飞涌”“挤”写出了孩子的动作,让学生想象会说些什么话,带着心情去朗读。第二层次,想象“小天使”是什么样?爸爸妈妈经常说你是我的小天使,是因为爸爸妈妈爱“我们”,体会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感情朗读,读出冰心奶奶对孩子的爱!
提炼:冰心奶奶将孩子比作小天使表达的自己对孩子的喜爱之情,这就是比喻句的妙处。散文中经常使用这种方法来抒发自己情感。
(2)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座无隙地!女孩子、男孩子,戴着红领巾的,把外衣脱下搭在肩上、拿在手里的,东一堆,西一簇,叽叽呱呱地,也不知说些什么,笑些什么,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香气。
老师指导明白,前面是写冰心奶奶看到的,最后是写她联想的,最后一句流露的作者的情感,这就是联想来抒发情感,也是散文中常用的方法。
2、老师同时提炼出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就是小天使、是小太阳 并板书。
【设计意图:因是第二课时,所以不再读儿童的“多”的描写,将目光聚集在表现儿童的活泼可爱的同时关注文体特征,感受作者用比喻和联想的方法直接抒发感情,并训练学生读懂文字背后意思,读懂作者写作意图的能力。】
三、以读促悟,感悟春光美
1、春天的颐和园成了儿童的乐园,儿童的世界,儿童的海洋,冰心奶奶只拣儿童多处行找到春天了吗?
(生精读第五自然段)
交流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1) 这一段,同学们认为表现了春光的美,知其然不行,还要知其所以然,孩子们看,冰心奶奶都用什么词来写海棠花的?
(2) 抓住“密密层层”,文中有对密密层层这个词的意思的描述,谁的眼睛最亮发现了?(不留一点空隙)告诉孩子这就是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 明白“淡红”写了花的颜色,从花的形态和颜色来写。
【设计意图:教给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
3、对比体会比喻句的妙处
老师出示句子: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
对比
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突然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1)通过“喷花的飞泉”理解冰心奶奶写出来花的动态美。品读
(2)出示图片,并抓住“眼睛突然一亮”让学生走进冰心奶奶的心里读书喜爱,再走出来读出自己的喜爱。
(3)师过度,海棠树繁花似锦,颐和园春光满园,冰心奶奶是怎样赞美这大好春光的呢?
春光,竟会这样地饱满,这样地烂漫!它把一冬天蕴藏的精神、力量,都尽情地释放出来了!
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再次体会比喻句的妙处。朗读、思考,再交流比较,是将学生的感悟在积累语言的基础上进行内化,变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和感受,锻炼他们的说话能力】
四、 品读促思,体会爱之情
1、同学们,我们终于在玉澜堂盛开的繁花中找到了春天,可老师还有一点不明白:冰心奶奶找春天为什么不说“只拣花儿多处行”而要说“只拣儿童多处行”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读第八自然段。出示
对,就是开得旺!只要管理得好,给它适时地浇水施肥,花儿和儿童一样,在春天的感召下,就会欢畅活泼地,以旺盛的生命力,舒展出新鲜美丽的四肢,使出浑身解数。这时候,自己感到快乐,别人看着也快乐。
(1)、学生默读思考谈感受,引导孩子抓住词句(花儿和儿童一样、欢畅活泼,旺盛的生命力……)来说,并联系前文的描写来表述自己的理解,避免脱离文本的谈论。
( 2)、老师提炼在冰心奶奶的眼里儿童还是花儿,是春天,并板书
(3)、感情朗读第八自然段。
(4)冰心奶奶要告诉所用的人——朋友,春天在哪里?引导最后一自然段。
五、拓展阅读,领略爱之境
1、师配乐朗读冰心的《一日的春光》片段
斜阳里,我正对着那几树繁花坐下。
春在眼前了!
这四棵海棠在怀馨堂前,北边的那两棵较大,高出堂檐约五六尺。花后 是响晴蔚蓝的天,淡淡的半圆的月,遥 ……此处隐藏22359个字……冰心作品还有哪些了解?
生:交流。
师:冰心爱儿童,爱母亲,爱星星,爱大海,爱一切美好的事物。爱,是冰心作品的核心。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我们国家的另一位百岁老人巴金对冰心的评价。(出示内容)
生:齐读。(一代代青年读了冰心的书懂得了爱,爱星星、爱大海、爱祖国、爱一切美好的事物,我希望年轻人都读一点冰心的书,都有一颗真诚的爱心。——巴金)
师:同学们,我建议大家下课后,多去找一些冰心的书,多卖一点冰心的书来看吧!那你也会像冰心奶奶那样充满爱心,那你,也一定会像冰心和巴金老人那样,永远年轻。
《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设计15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绳子,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
教学重点:
理解“儿童不解春何在”的意思,理解诗句内容。
教学难点:
感受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那么令人快乐。
教具准备:
光盘、挂图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简介作者
1、出示春景图:谈话:每年春天,我们都要去春游。谁能给大家描绘一下春游时的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春天的文章。
2、板书课题:22 只拣儿童多处行
3、简介作者:冰心,原名谢婉莹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她的作品大多书写童心的纯真和母爱的深挚,情真意切。
4、读题质疑:题目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只拣儿童多处行”呢?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学生自学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句子,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习生字。指名读词语
3、学生质疑。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隙地 忸怩 烂漫
查字典理解:成千盈百 儿童不解春何在 使出浑身解数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段读文,思考:作者的游览路线是怎样的?画出表述作者行踪的词语。
2、交流画出的词语。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边 玉澜堂
3、安作者游览路线,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我们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颐和园去赏春。
第二段(3-4):我们在知春亭畔和湖边看到许多儿童在热热闹闹地赶春。
第三段(5-8):我们在玉澜堂的院子里,与孩子们共赏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第四段(9--):我的感想,告诉人们春游时,“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4、练习有感情朗读。
四、课堂练习
1、写字指导。
2、学生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冰心奶奶的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冰心奶奶从香山归来,路过颐和园时,见到很多孩子。她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随着儿童,她来到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看到了开得正旺的海棠花。) 学生答后,板书: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2、冰心奶奶要到颐和园去,怎样确定自己的游览路线的?(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
二、讲读第二段。
过渡:冰心奶奶迎着儿童的涌流挤进了颐和园,去了知春亭畔和玉澜堂,她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1、讲读第3自然段。
(1)自读,思考:在知春亭畔冰心奶奶看到了什么?
(2)交流。(很多孩子;谈笑、休息、游玩。)
(3)大屏幕出示第3自然段,引读。
(师引)“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哪知道知春亭畔已是”——(生读)“座无隙地!女孩子……”(师引)“也有些孩子——(生读)大概是……”(师引)“湖面”——(生读)“无数坐满儿童……”
2、引读第4自然段。
(师引)既然知春亭畔座无隙地——(生读)“我们就沿着……”(师引)没想到,在转弯的地方——(生读)“总和……”(师引)“知春亭和园门口”——(生读)“大概是……”
3、讲读第5、6自然段。
过渡:迎着儿童的涌流,冰心奶奶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她看到了什么?
(1)听录音朗读第5自然段。
交流,品读。这几棵海棠开得怎么样?(开得多而密:开满了、密密层层、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开得旺,生机勃勃:喷、飞泉。春天不可抵挡的力量。)指导朗读,练习背诵。
(2)范读第6自然段。提问:看着这些海棠花,冰心奶奶忍不住赞叹。她赞叹什么?
指导朗读。这两句话,用了两个感叹号。怎样读,才能表达冰心奶奶发自肺腑的赞叹之情呢?
(3)小结。
“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冰心奶奶在玉澜堂,果然看到了开得旺的海棠花,感受到了浓浓的春意,感悟到春天的力量!
4、讲读第7、8自然段。
过渡:冰心奶奶正在赞叹春光和春天的力量的时候,孩子们围聚过来了。冰心奶奶和他们进行了亲切的交谈。交谈的情景是怎样的?
(1)自读第7自然段。
(2)分小组分角色朗读。
(3)指名分角色朗读。(要读出冰心的慈爱,女孩的忸怩,男孩的爽朗。)
过渡:看着开得正旺的海棠,看着孩子们远去的背影,冰心奶奶又想了些什么呢?
(1)指名朗读第8自然段。
(2)交流,并进一步讨论:花儿和儿童有哪些共同点?(需要人培育;活泼、生命力旺盛;使出浑身解数,展示自己的风采;给别人带来欢乐。)
学生答后,板书:儿童活泼、花儿旺盛。
学生自由选择朗读方式,朗读7、8两段。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冰心奶奶在游览颐和园前,确定游览的思想:游人不知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那么,她游览了颐和园后,她的感受怎么样?她最想告诉大家什么?
1、指名读。
2、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一定会找到春天的;儿童有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儿童多处春光肯定美丽;儿童充满了生机,本身就像充满希望与力量的春天。)
四、总结。
同学们,冰心奶奶在这篇文章中,详细而又真实地记录了她在游览颐和园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不仅赞美了春光,而且表达了自己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和殷切的希望。
同学们,你们是人间最美好的春光,你们才是祖国的春天。让我们一起高唱:《少年,少年,祖国的春天》。
五、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5至9自然段。
2、读一些冰心的文章,进一步了解冰心“儿童就是一切”的爱的哲学,体会她对儿童诚挚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