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时间:2024-07-13 19:55:16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化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1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通过以化学实验为主的多种探究活动,使学生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强化科学探究的意识,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现代教学论认为:一个理想的教学过程应该是问题循环的过程。心理学则告诉我们,青少年都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强烈要求,即渴望有尝试和显示自己才能的机会。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实验探究,当学生产生思维障碍时,应为学生提供支撑性问题,使学生克服思维障碍,保持思维的连续性,是一种优良的教学方法,是可以让学生动起来的方法。

本教学设计紧紧围绕“让生活走进化学,让化学走向社会”,紧密联系生活,创设出多层面、多维度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唤起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自主地进行实验探究,让他们切实体会到化学的乐趣、奥妙与价值。

(二)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1)课标要求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化学Ⅰ中规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主要有以下内容:

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铝、铁、铜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能列举合金材料的重要应用。

(2)本节内容组成及模块教学要求

了解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以及氢氧化铝的实验室制备,认识铝的重要化合物在化学性质上与其他常见金属化合物的不同,能书写出相关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

(3)在模块学习中的地位和作用

《铝的重要化合物》是第三章第二节第二个框题,是中学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是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中经常要接触、需要了解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学习该知识,不仅可以为前面的实验和离子反应等基本概念补充感性认识的材料,也可以为必修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等理论知识打下重要的基础,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因此,本部分内容实质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是高中阶段的重点内容之一。

2.学生情况分析

(1)学生已有基础:

初中已学内容“铝合金应用、铝与氧气、盐酸的反应”,高中必修1铝单质内容是本节课的知识基础;“物质的分类”和“离子反应”给学生提供了学习本节内容的理论平台,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学生认知关键点

学生已经学习过钠、镁、铁等金属元素,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已经有了初步认识,因而对一般物质性质的学习没有太大的困难;但是氧化铝和氢氧化铝具有两性,这是它们的独特性,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因而两性是学生学习的关键点。

(3)学生认知障碍点

在教学中为了突出关键点,对两性的教学采用了实验探究的方法,探究实验最关键的就在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最后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学生的已有认识中还没有两性的相关认识,这些决定了在探究实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是本节课的主要障碍点。

(4)学生认知发展点

学生在学习之后,可以对“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有更全面的感性认识,对金属元素的活动性顺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同时对非金属元素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从这个角度来说,学生对元素的性质规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因而,对元素性质规律的理性认识飞跃是学生认知的发展点。

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4.技术准备

实验药品:氧化铝、浓盐酸、稀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氨水(NH3·H2O)、蒸馏水、Al2(SO4)3溶液、氢氧化铝(提前制备)

实验仪器:试管12支、烧杯2个(1个装胶头滴管数支、1个装废液)。

学生分组:5人/组,共十组;小组长一人,负责本组的纪律,协调组员的具体分工

搜集铝的化合物的相关资料并结合教学设计制作成多媒体课件(PPT)。

(三)本课教学目标设计

1.知识与技能

(1)以氧化铝和氢氧化铝为代表掌握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的概念和化学性质;

(2)能够掌握一些基本的实验操作。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性质及制备氢氧化铝的较优方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训练学生用类比的方法认识事物和全面分析事物的逻辑思维能力,逐步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与和谐;

(2)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深化学生对“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的认识。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

重点: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两性,Al(OH)3的制备

难点:两性氧化物和两性氢氧化物概念的形成

(四)教学过程与教学资源设计

教学过程

本节课教学流程图如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分析

课题引入氧化铝的性质氧化铝性质小结

氢氧化铝的性质氢氧化铝性质

小结

总结课后作业

课件展示:展示红宝石、蓝宝石。

【问题】同学们知道如何清洗这些珍贵的宝石吗?

课件展示:宝石的清洗

宝石的清洗应浸泡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中,以软毛刷轻擦,然后再用清水冲洗干净。

【追问】宝石的清洗为何要浸泡在稀释的中性清洁剂中呢?

(停顿)

【问题】下面我们本节课的第一个任务就是一起来探究一下红宝石、蓝宝石为何要用中性的清洁剂清洗?

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l2O3。大家面前的化学试剂里有Al2O3。请同学们首先根据氧化铝所属物质类别推测其可能原因,并用所给药品进行验证。(现有试剂:氧化铝、浓盐酸,10%盐酸、浓氢氧化钠溶液,6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

【实验探究1】宝石的清洗为何浸泡在中性清洁剂中呢?

【巡视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不规范操作,强调10%盐酸,氢氧化钠取用注意事项。

【汇报交流】请各小组发言,汇报实验现象及结论。 ……此处隐藏19225个字……质量/g·mol—1密度1mol物质的体积

Al 26.98 2.70g·cm—3

Fe 55.85 7.86 g·cm—3

H2O 18.02 00.998 g·cm—3

C2H5OH 46.07 0.789 g·cm—3

H2 2.016 0.0899 g·cm—3

N2 28.02 1.25 g·cm—3

CO 28.01 1.25 g·cm—3

二、影响物质体积大小的因素:

1、因素:

①条件(温度、压强);

②微粒数目多少;

③微粒本身大小;

④微粒间的距离等。

2、在一定温度和压强时:

(1)1moL固体或液体体积;

由于,所以体积。

(2)(1)1moL气体体积;

而气体,所以。

三、气体摩尔体积

1、定义:将气体所占的体积称为气体摩尔体积,用符号" "表示。

2、注意点:①研究对象为气体;②单位;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摩尔体积约为。

3、气体体积(V)、气体摩尔体积(Vm)、物质的量(n)三者关系:

【例1】13。0g锌与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最多可收集到多少体积(标状)的氢气?

【练习1】计算在标况下,至少需要多少体积的氢气与足量的氧气反应才能生成18g水。

〖思考〗

使用22。4 L·mol—l应注意哪些问题?请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不正确请改正。

(1)在标准状况下,1molH2SO4的体积约是22.4L。

(2)1molCO2的体积约为22.4L。

(3)1molCO2和lmolCO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所占的体积也相同。

(4)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约为22.4L。

(5)1molH2在20℃时体积一定大于22.4L。

(6)1molCO2和CO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所占体积约是22.4L。

(7)当某气体的体积为22.4L时,它一定处于标准状况下。

高一()班姓名学号成绩

【达标训练】可不要做错噢!

1、相同状况下,下列气体所占体积最大的是

A、80g SO2 B、16g O2 C、32g H2S D、3g H2

2、标准状况下,将1g氦气、11g二氧化碳和4g氧气混合,该混合气体的体积约为

A、8.4L B、11.2L C、14.0L D、16.8L

3、在相同条件下,下列各组气体中,分子数一定相同的是

A、14g N2和32g O2 B、34g NH3和4g H2

C、2L CO2和2L H2O D、11。2L O2和0。5mol O2

4、有下列物质:①0。5mol NH3 ②标准状况下22。4L He ③4℃时9mL H2O ④0。2mol H3PO4按所含的原子数由多到少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④③② B、④③②① C、②③④① D、 ①②③④

5、等体积的两容器内,一个盛一氧化氮NO,另一个盛氮气和氧气的混合气体,若容器内温度、压强相同,则两容器内所盛气体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总数B、质子总数

C、分子总数D、质量

6、448mL某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质量为1。28g,该气体的摩尔质量约为

A、64g B、64 C、64g/mol D、32g/mol

7、a mol氢气分子和a mol氦气分子一定具有相同的

A、原子数B、物质的量C、质子数D、体积

8、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含有NA个氦原子的氦气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11。2L

B、 25℃,1。01×105Pa,64g SO2中含有的原子数为3NA

C、在常温常压下,11。2L 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物质聚集状态教案

D、在标准状况下,11。2L 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9、如果a g某气体中含有分子数目为b,则c g该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是(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A表示)

A。 B。 C。 D。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22。4L/mol就是气体摩尔体积

B、非标准状况下,1mol任何气体的体积不可能为22。4L

C、标准状况下22。4L任何气体都含有约6。02×1023个分子

D、1mol H2和O2的混合气体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约为22。4L

11、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的理想气体,影响其所占体积大小的主要因素是

A、分子直径的大小B。分子间距离的大小

C、分子间引力的大小D。分子数目的多少

12、氢气、氧气、氮气各10g,在标准状况下体积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含分子数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13、A、B两种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是8:9。将两种金属单质按物质的量之比为3:2组成1。26g混合物。将此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溶液反应,放出1。344L(标准状况)氢气。若这两种金属单质在反应中生成氢气的体积相等,则A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B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

14、标准状况下,CO2和CO的混合气体15g,体积为10。08L,则此混合气体中CO2和CO的物质的量各是多少?

【奥赛链接】普通班可不做,重点班必做

13、由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组成的混合气体在同温、同压下与氮气的密度相同。则该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氢气、一氧化碳的体积比为()

A。29∶8∶13 B。22∶1∶14 C。13∶8∶13 D。26∶16∶15

14、(1)森林是大自然的清洁器,一亩森林一昼夜可吸收62kg二氧化碳,呼出49kg氧气,即在标准状况下吸收____________L二氧化碳,合_______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呼出__________L的氧气,合____________个氧分子。

(2)一定量的液态化合物XY2,在一定量的O2中恰好完全燃烧,反应方程式为:XY2(液)+ 3O2(气)= XO2(气)+ 2YO2(气)冷却后,在标准状况下测得生成物的体积是672mL,密度是2。56g/L,则:

①反应前O2的体积是_______________。

②化合物XY2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XY2分子中X、Y两元素的质量之比为3:16,则X、Y两元素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写元素符号)。

《高一化学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